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的坚强和无动于衷是我们抵抗罪恶和人生意外的最好武器。 -- 洛克
自顺治帝入关以来,大清涌现出了许多人物,多尔衮、鳌拜,柳如是、顾炎武。但提起清朝,大多数记住的都是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而李鸿章又是四个人当中争议最大的。
(相关资料图)
李鸿章的一生跟清朝的命运紧密相连,他跟许多读书人一样,都是通过科举入仕,后拜入曾国藩门下,李鸿章不仅跟曾国藩讲求义理之学,还受命按新的治学宗旨编校《经史百家杂钞》,所以曾国藩一再称其"才可大用"。
曾国藩一直都很重用他,天平天国爆发期间,还让他练兵,自己组建淮军,在跟太平天国的战斗当中,李鸿章一路扶摇直上,官至湖广总督,洋务远动期间,在曾国藩支持下,李鸿章先后扩建了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
在中国早期四大军工业当中,李鸿章一个人就创办了三人,他认为"练兵以制器为先",不过晚清工业技术有限,大型的军工武器,比如铁甲舰一类的船只都需要进口,他提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认识晚清的落后,发展洋务运动为的就是自强,除了添船购炮外,李鸿章还建设了一支海军,李鸿章购置的武器多数都来自德国,德国的军工业有多精良自然不用多说,主要是李鸿章在外交事业上更加偏向于德、俄两国。
俄皇尼古拉二世加冕时,李鸿章就作为头等专使前往祝贺,他跟德国铁血俾斯麦也有不错的交情,19世纪90年代,李鸿章为了购置枪炮,前往了德国考察,他参观了德国的军工厂。
看到德国的工业技术,李鸿章被深深的触动了,他创办的军工业恐怕是一辈子都赶不上德国的工业了,在参观机器时,一款新式武器引起了李鸿章的注意力,这款武器就是马克沁机枪。
马克沁机枪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成功以火药燃气作为能源的自动武器,李鸿章的金陵制造局也试图仿制,一共打造出了30挺机枪,使用的黑药铅弹,然而威力不足,各方面问题百出,1893年就彻底停产了。
李鸿章第一次看到德国版的马克沁机枪自然是非常熟悉,他就让德国商人演示一下,德国人自然乐意,德国版的马克沁机枪快速的射出子弹,不远处的靶子都被打碎了,李鸿章看的是心惊肉跳,他没想到这玩意威力这么大。
不过李鸿章考虑到朝廷削减了洋务运动的经费,所以第一时间没有问价格,而是问了一句:这样连续自动射击的枪,一分钟大约能够打出多少发子弹?
商人认为李鸿章很感兴趣,就给他介绍了好几种,从每分钟300到600发都有,李鸿章听说说:太快了,太快了,大清无力承担这么大的消耗量。李鸿章这句话让人心酸,为了提供慈禧花销,大清宁愿放弃自强,这也注定了甲午中日战争的落败。
李鸿章的一生颇为传奇,年轻时期,觉得他签订各种不平等条件,不是个好人,许多人也看不懂李鸿章,但等年纪大一些,才懂得什么叫李鸿章,在那个时代,有些事真的无能为力,而李鸿章却始终力求图强。
他开展洋务运动,出访欧美各国,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为日渐没落的清政府挣得一点儿喘息的空间,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说: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笔者就跟大家推荐一本《李鸿章传》,细看他的一生,你就明白什么是"年少不知李鸿章,年长方知真中堂"。